歷史沿革 -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

歷史沿革


在本院各項服事中,圖書館均佔重要地位。據創校院長柯理培博士於1945年曾說:「圖書館是神學院的中心。」而從空中鳥瞰本院校舍分布,其位置的確位於整個神學院的中心。由此可見,本院一直秉持著注重圖書資訊的理念。命名「明道圖書館」與神學教育宗旨有極深淵源。「明」即明瞭理解之意;「道」則取自約翰福音一章14節「道成肉身」,亦有紀念王明道先生之意。

1952年,神學院剛成立,第一個圖書館也隨之建立,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舊校址男生宿舍樓下的一個小房間,佔地僅15坪。1955年浸信會真光堂成立,將女生宿舍樓下的禮拜堂改成圖書館。1958年神學院遷到現在的校址吳興街,重新安排圖書館,將書庫、閱覽室與辦公室分置在各樓層。之後,歷年圖書量增加,書庫的部分荷重已造成建築結構的負擔,遂於1972年慶祝本院創校二十週年之際,整修佔地80坪的理培堂地下室,竣工後,在1974年正式將圖書館遷入於此。「明道圖書館」亦於此時定名。在當時,開架式的書庫,寬廣的閱覽空間,對學生的學習研究提供了相當大的助益。

隨著圖書館館藏量與學生人數持續且大量的增加,院內體察到必須建設一個更大空間的圖書館,方得以符合教授與學生的需求,因此,規劃一個佔地538.8坪的圖書館構想出爐,並於1988年秋天動工。新館佔地為地上三層樓及地下半層,造價約新台幣2500萬元。1991年夏天新館落成,所有師生齊心協力,一起做伙將書籍與視聽教材等搬遷入館。新館空間寬敞,在設計時即考慮到各項需求,總館藏量有容納到十萬冊圖書的潛力。目前的圖書館,由於規劃及服務完善,已成為本院師生日常研究與教學的中心。

1998年,開始進行自動化的預備,經過評估及規劃,當年即完成軟硬體及網路的簽約。次年,系統與設備到位後,立即進行資料輸入與建檔的工作。首先完成圖書與期刊資料的上線,繼之完成視聽資料與課程教材的上線。至2000年完成所有的資料上線及自動化,並且與外部網路連線均測試成功。至此,本館已有能力提供全校師生即時查詢各項館藏與使用各種資料庫資源。2010年學校獲教育部認可立案後,本館同時間更名為「圖書資訊中心」。名稱上的異動,為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及館務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與時並進在館藏發展中能有更深入切合實際的規劃,並帶給全校師生在教學與研究上既深且廣的助益。



回到網頁頂端